絲路傳騎|《2100公里的禮物》CH04 哇!好大的羊咩咩氣球

絲路傳騎緣起 – 2100公里的禮物 [連載]

2100公里的禮物 | 哇!好大的羊咩咩氣球

【地點】蘭州

仔細一看,這些船是用很多顆大氣球做的耶!但是這些氣球長得好奇怪,為什麼每一個都有長腳?!我問了正在吹氣球的叔叔為什麼這些氣球會有腳,才知道 原來如此啊〜而這種用羊咩咩氣球成形的船就叫作“羊皮筏”喔!
不知道羊咩咩氣球可不可以像“天外奇蹟”的氣球一樣飛上天空呢?爸爸說,氣球會飛是因為灌漿,那如果羊咩咩氣球也都灌漿,那羊皮筏就可以像阿 拉丁的魔毯一樣在天空中飛了耶!

爸爸的絲路日誌-原來也有長這樣的船?

黃河滾滾要渡河,就把賴以生活的羊隻奶擠了、肉吃了、皮做成筏子了。

  羊皮筏是青海、甘肅、寧夏一帶早期的傳統運輸工具,在竹子支架下,佈著充了氣的皮囊,此種皮筏可方便拆解、消氣,移動收納均便利,因此在早期是主要的運輸媒介。但隨著船隻漸多、纜車搭設,以及安全性考量,已逐漸淪為觀光用途。

順應天然就對了

  但我老是覺得,城鎮發展愈來愈進步與現代化,不一定是好事,從前的人依著環境特性、因應氣候來生活,在黃土高原蓋房子就蓋土房子,生活就是很簡單,順應天然就對了,當地的人文風情特色反而因此而產生。當許多城鎮發達起來,就開始變得與其他大部分的城鎮一樣了,一樣灰濛濛的天、一樣高聳林立的大樓、一樣擁擠的交通……唉呀!離題了,實在忍不住有感而發……。

浪漫把羊騷味變不見

  還是要繼續說說這羊皮筏,由於大約十年前曾與車友騎過絲路,我已不是第一次見到羊皮筏了。我也頗好奇萱萱看到羊皮筏會有怎樣的反應?

  話說萱萱一開始見到羊皮筏,還不曉得它是用羊皮做的,本以為她可能會覺得噁心或害怕,沒想到她反而給了羊皮筏一抹奇幻的色彩,萱萱的浪漫想像,似乎讓羊皮筏的羊騷味不見了。萱萱也一直很想嘗試坐坐看羊皮筏,無奈我們的腳踏車與行李無法離身,只好讓萱萱在此留下小小的遺憾,或許她會一直惦記著,哪一天當她獨自來時再彌補這一個小缺口吧!

  在蘭州算是輕鬆愉快的,接下來就繼續往河口出發,由於在蘭州休息了一天,腳力有點恢復,且市區交通複雜,於是決定先拖陳萱離開市區之後再讓她自己騎,沒想到單單橫越市區就要30公里,我也就拖了她30公里,陳萱這下也樂得輕鬆。

  不過,一到西固郊區,就得讓陳萱自己騎車了,還好她還能堅持地騎到河口的旅社,陳萱的體力果然不容小覷,畢竟是我的女兒阿!有遺傳到老爸的體能(臭屁)哈哈哈哈哈哈!

絲路小常識- 黃河兩岸的交通工具:羊皮筏 

  蘭州羊皮筏子,相傳是從清光緒年間興起的,擺渡羊皮筏時,是順流而下,返回原地時,則由筏客子扛於肩頭,步行於上游處。所以有下水人乘筏,上水筏乘人之說。

以前黃河兩岸用羊皮筏當交通工具,做這個工作的筏客子很多,他們常用嘴對皮囊吹氣,所以當有人誇大其辭說大話時,就有人以請他到黃河邊上,對皮囊吹氣去來譏諷,據說吹牛皮即緣於此。

筏客子正在讓氣球消氣,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稱為筏子客,他們都是有很多年經驗,深諳水性的老手。

剛消了氣的羊皮筏。皮筏是用羊、牛皮紮製成的筏子,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。是早期青海、甘肅、寧夏等地的黃河沿岸傳統水上交通運輸工具。

在水中等待乘客的皮筏。羊皮筏的是編圓木棍為排,下栓數個、數十個皮囊即成。使用時皮囊在下,木排在上。可乘人,可載貨。小的可載重二、三噸,大的可載重10餘噸。它自重,吃水淺,不怕擱淺觸礁,操縱靈活方便,因此在黃河流域是盛行的水上交通工具。

羊皮筏是傳統的主要運輸工具,現大部分是作為觀光用途。羊皮筏體形小負重輕,吃水淺,不怕擱淺觸礁,操縱靈活方便以客運為主。

本來想體驗坐羊皮筏,但因為腳踏車及行李,沒辦法搭乘,有點可惜。現在黃河邊供遊客乘坐的羊皮筏子都是用十三隻皮胎採取前後四隻,中間五隻的排列方式綁紮成的小筏子,重十公斤,能坐六個人。據說從前最大的羊皮筏子有六百隻皮胎,能載重十五噸。


2100公里的禮物 [ 陳守忠.陳萱 著|三采出版集團出版 ]

發表者:TourDeWorld

中華單車文化協會x環球壯遊聯盟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